弶港文蛤的基本介紹
文蛤,又名魁蛤,當地人都習慣地稱之“蛼螯”。是弶港久負盛名的特產之一。它的外殼由兩片扇形的硬質殼合成,表面色澤鮮艷,花紋雋美。殼內則潔白無瑕,光亮似鏡,當你打開兩扇貝殼,那柔嫩多彩的肉體便呈現出來,晶瑩如玉。文蛤,屬瓣鰓綱簾蛤科的海產貝類,主要生長在我國沿海一帶,尤以弶港以東黃海灘涂最盛。文蛤共有3個品種,即文蛤、斧文蛤、麗文蛤。弶港主要產文蛤和斧文蛤。文蛤,俗稱“車蛤”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及琥珀酸等。文蛤的藥用價值較高。常食文蛤,有開胃、瀉火、明目、催乳、健食之功效,還可治療慢性氣管炎、哮喘、胃痛、中耳炎等多種疾病。
養(yǎng)殖區(qū)域處于國內獨有的輻射沙脊群,主要由長江入海攜帶的泥沙淤積而成,以粉沙淤泥質灘涂為主。該海域營養(yǎng)鹽豐富,浮游生物指數高,有利于文蛤攝食、生長和繁衍。養(yǎng)殖灘涂區(qū)域環(huán)境質量良好,符合海水養(yǎng)殖產地環(huán)境標準。養(yǎng)殖區(qū)域受到人為和外來干涉較少。
鹽城東臺市所轄東沙、高泥和竹根沙海域。地理坐標為東經121°08′~121°15′,北緯32°48′~33°03′。養(yǎng)殖面積29100公頃,年產量2.5萬噸。
營養(yǎng)價值
內在品質指標氨基酸總含量≥4.2%,其中呈味氨基酸(谷氨酸、天冬氨酸、苯丙氨酸、丙氨酸、甘氨酸和酪氨酸)含量≥1.80%。粗脂肪≥2.2%,粗蛋白≥7g/100g。
產品特點
弶港文蛤外殼呈三角形,腹緣呈圓弧形,色澤亮麗,花紋雋美,殼內側潔白無暇,光亮似鏡,肉質肥美;清煮后湯色清澈,湯鮮肉嫩,味醇甘美。
歷史民俗
據說,兩三千年以前,我國勞動人民就開始食用文蛤,南朝的陶弘景在《神農草經》中就有記載。北宋時期,也曾作為珍品上貢給皇帝,皇帝還請大臣們一起共享。宰相王安石吃了文蛤,贊賞不已,寫了這樣一首贊詠詩:
蛼螯肉甚美,由美得烹燔。殼以無味棄,棄之久能存。子常憐其肉,柔弱等嘴吞。又常憐其殼,有功不見論。醉客快一啖,散放墻壁根,寧能為收拾,待用訊醫(yī)門。
相傳,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一路吃盡人間美味。一日來到揚州府,知府大人正在為拿不出美味佳肴而犯愁。這時,一位家住東臺的差人獻計道:“大人,我家鄉(xiāng)出產一種又鮮又嫩的蛼螯,其味雅而不俗,可否尋點來讓皇上品嘗。”知府一聽,十分高興,即派人置辦,回府后,差掌勺用文蛤燒精粉絲。吃夠山珍海味的乾隆,從未品嘗過這么味美的佳肴,立即喚來差人,問這是何等菜。差人答道:“回皇上話,這是珍珠龍須湯?!鼻∫粫r高興,揮筆寫下了“天下第一鮮”
弶港文蛤的獲獎榮譽
2020年弶港文蛤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。
品嘗吃法
號稱“黃海明珠”的弶港海邊人,品嘗文蛤的方法有多種:將文蛤肉文火煨湯,鮮美可口,別有風味;急火燴炒,肉嫩汁鮮,配以肉絲或蛋皮炒食,或者拌以面粉制成蛤肉團,味鮮適口。文蛤分泌出來的乳汁,是高級調味品,日常燒菜,放之少許,便覺鮮香四溢,煨湯則色汁似乳,味醇甘美,實不愧“天下第一鮮”之美稱。